时间:2023-07-10作者:admin浏览: 次
恒达注册向海突出的一部分,陆地面积只有1100平方公里,大概是北京的十五分之一。
山多平地少,最高峰大帽山主峰海拔900多米,山地面积占总面积60%以上。
因此,大米是香港贮备物资,携带15公斤以上大米出境是要蹲监狱的违法行为。
此外,除了和深圳交界的深圳河之外,香港没有一条像样的河,只有从山间直接入海的溪流。
60年代,香港遭遇历史罕见特大旱灾,造成严重水荒,内地拨款修建了东深供水工程,至今供给香港人饮水需要。
没地种,喝水都困难,早期只有一些渔民生活,香港在中国辉煌的古代史上基本可有可无。
到了明朝,东莞和香港地区的香料产品会经过陆运水运经过尖沙咀,运往广州,最后到苏杭一带销售。
香港1000多公里的海岸线%都是适合修建港口的基岩海岸,香港因运送香料的港口而得名。
19世纪,大英帝国对中国的茶叶和丝绸非常迷恋,就想了一个换茶叶的邪恶计划,急需要在中国开放一个港口。
英国老司机们最初看上的是条件更好的舟山,和大清帝国讨价还价,最后谈不拢还打起来了。
至今香港岛都是香港最繁荣的地区,北岸是香港天际线,南岸的海湾里都是有钱人的豪宅。
位于台湾海峡和中国南海的交汇处,维多利亚港是世界三大天然良港之一(其他两大是美国旧金山和巴西里约热内卢)。
香港每年夏季都会被台风光顾,维多利亚港内设有几个天然或者人工的避风塘供船只躲避风雨及停泊。
最初船家们做几个小菜给人们吃,流传下来,形成一种辛辣海鲜为主避风塘菜系。
虽然最初自由港依靠和贩卖劳工这种黑色贸易起家,但依靠黄金位置和港口条件,香港很快成为华南的货物分配中心。
中国四分之一的进口货物和三分之一的出口货物,都是由香港提供周转资金,并通过香港进行分配。
海底隧道修好之前,渡海小轮是往来维多利亚港两岸的唯一交通工具,游客们最爱的天星小轮见证了维港的百年风云。
与此同时,早期金融业出现,1865年设立的汇丰银行是香港第一家外国银行。
1887年,香港有了第一所专科学院——西医书院,孙中山就是首批学生之一。
香港总督在以英国法律治理香港的同时,保留大清律例和乡规民约,甚至还提倡中国国学。
作为坚守中国传统文化的三八红旗手,香港保留了很多内地早已绝迹的传统文化。
警察署的阿sir们出门一定要拜关公,政府还给惊蛰打小人这种活动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
还有像纳妾这样的大清陋习,也延续到了1971年,这才有有钱人几房太太这种社会乱象。
在自由港和平稳定蒸蒸日上的时候,中国内地人民被各种饥荒、战争、动乱花式大虐。
香港成为一个内地苦难同胞的避风港,大批来自中国珠三角一带难民、全国各地的知识分子、上海武汉的商业大鳄逃到这里避难。
面对人口激增,1898年,英国彻底把深圳河以南,链接九龙的大陆彻底租了下来(租期99年),就是今天占香港陆地面积90%的新界。
到1937年,香港成为一个百万人口的广东移民城市,香港粤剧团已经能去东南亚演出了。
今天香港748万总人口中,95%是来自于广东、福建一带的内地移民,因此,广东话成为日常用语。
5%的人口来自于印尼、菲律宾等东南亚国家,从事家政、酒吧乐师等工作,还有来自英国、美国和日本的企业雇员。
直到1974年,中文才成第二种官方语言,即便如此,也只有48%的当地人会讲普通话。
内地游客因为香港人不讲普通话而觉得被怠慢,这真的是误会,他们的普通话实在太普通了。
香港成为世界上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区之一,每平方公里6777人,大概是北京的6倍。
大部分人家住在40层左右的高层楼房里,一个普通四口之家的居住面积大概只有40-75平米。
在抗日战争时期,日军封锁中国大部分港口,香港人民和祖国共赴国难,中国军队所需的战略物资都是从香港上岸。
在被日军侵占的三年零八个月,香港还出现过一个帮助解救内地知识分子、盟军飞行员的抗日游击队叫港九大队。
战后,中国因为抗美援朝被联合国实施禁运,失去内地市场,香港的港口贸易陷入绝境。
面对风云多变的国际环境,在这个中国南部无依无靠的孤岛,人人白手起家,自力更生,搭上了一辆劳动密集型轻工业快车。
九龙成为工业制造中心,大量工厂兴起,为全世界生产衣服、布料、塑料花、玩具,餐具、钟表和收音机等小物件。
香港人讲究早起的鸟儿有虫吃,手脚勤快讲效率,餐厅上菜收碗快,连记者跑得都比同行快。
到60年代,香港已经成为瑞士钟表的装配中心,世界第三大收音机出口地,made in Hong Kong 畅销全球。
直到今天,这种同舟共济,勤奋努力的风气依然影响着香港人,被人们称为人生难免崎岖,欢笑多于唏嘘的狮子山精神。
香港有一条100公里的徒步线路叫麦理浩径,他所执政的十来年被称为麦理浩时代。
今天香港政府清廉指数在世界名列前茅(2018年中国香港14,内地87),在亚洲仅次于新加坡。
麦理浩政府还改善公民住房,社会福利,实行免费基础教育,让中文成为官方语言。
用廉洁高效的公共管理和公平独立的法治环境,帮助香港完成了制造业向金融业的转身。
1987年,作为一个殖民地,香港的人均GDP首次超过了宗主国英国,可以在经济地位上傲视全球。
如今,香港人拥有全世界最长的预期寿命和全世界170多个国家的免签,这是一代代香港人努力打拼最好的回报。
最令人欣慰的是,得益于我们中国人在吃饭上从不马虎的传统,在英国人糟糕的饮食趣味祸害了很多国家的情况下,香港人依然能把饭做好~
一个小地方拥有十几家米其林餐厅,丰俭由人,有高高在上的法国料理粤菜酒家,也有把洋人饭换着花样玩了一遍的港式茶餐厅。
在战争期间大量内地电影工作者南下,自由的创作环境让香港在80年代成为仅次于好莱坞的世界第二大电影工业基地。
在英国这个二房东的合同快到期的时候,中英两国也终于非常理性的,在谈判桌上把香港问题解决。
除了外交和防务归中央管之外,什么行政管理权、司法权、出入境管理权、货币发行权全部都是香港人自己说了算。
一借一还一百年,对于中国这样的古老国家就是弹指一挥间,可是对于每一个普通香港人就是一生一世。
从默默无闻的海港渔村到扬名立万的国际都市,经历过外族统治的屈辱,故乡永隔的痛苦,面对殖民地遗老和内地有钱新贵,香港人有面对未知变化的彷徨。
1998年南方洪水和2008年汶川地震,香港都是除内地拨款之外捐款最多的地区。
今天四川映秀到卧龙的公路就是香港援建,还有很多香港人默默帮助内地孩子上学。
今天的香港,和很多中国大城市一样,面临着贫富差距过大,房价高企等相同的困惑。
共你凄风苦雨,共你披星戴月,希望一次次逆境求生存的香港人,一定会在我们这个强大国家找到属于自己的共通共荣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