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22作者:admin浏览: 次
恒达注册贴春联、吃饺子、看春晚、迎新年。央视春节联欢晚会(以下简称春晚)从1983年开始,至今已经陪伴我们37年,成为除夕夜的一道必不可少的大餐,也给我们留下了难忘的记忆。在春晚的舞台上,不仅捧红了一批又一批明星,也诞生了很多经典桥段,引领着潮流。然而,近年来,对春晚的吐槽总是与春晚相伴而行,也成为春晚的一部分,但这并不影响人们对春晚的关注度,春晚也在努力创新形式和内容,满足观众的不同需求。今年的春晚怎么样,让我们一起期待。
每年除夕夜时针即将指向八点时,一家人都会纷纷停下手中的活儿,围坐在电视机前一边吃饺子,一边等待春晚的开始。这样的场面相信大家都不陌生,看春晚已成为一种习俗。在不少人的记忆中,看春晚才意味着过年,甚至不少孩子把春晚与长大一岁的期盼紧密相连。
回顾1983年的首届春晚,一改以往录播的形式,第一次在除夕夜向全国观众现场直播,并采用电话点播的形式,由观众打电话点播节目,这也是中国电视节目的一个里程碑。当时的春晚并没有专门的主持人,马季、姜昆、王景愚、刘晓庆成了首届春晚的主持人。在当年的春晚舞台上,侯宝林与郭全宝表演的传统相声《戏剧杂谈》,王景愚表演的哑剧《吃鸡》等,都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李谷一应观众要求还唱响了中国第一首流行歌曲《乡恋》,令人耳目一新。
此后,在物质匮乏、娱乐活动单一的年代,春晚成为人们每年除夕夜最大的期待,也为春节增添了许多欢庆的气氛。人们围坐在电视机旁享受春晚带来的欢乐和温馨也成为一种习惯。
当时语言类节目针砭时弊,同时也不乏温情,成为观众的最爱,相声和小品占到节目的大多数。陈佩斯与朱时茂的《吃面条》、黄宏与侯耀文的《打扑克》、姜昆与唐杰忠的《虎口遐想》、赵丽蓉与巩汉林的《如此包装》等诸多经典小品至今仍令人记忆犹新。“我想死你们了”“宫廷玉液酒,一百八一杯”“要啥自行车”“竹板这么一打呀,别的咱不夸”等经典台词也风靡一时,甚至直到今天也依然流行。
此外,歌曲《我的中国心》《相约九八》,舞蹈《千手观音》等诸多节目也成为经典,承载着一代人的记忆。
特别是1984年,春晚接近尾声时,李谷一演唱的一首《难忘今宵》感动场内外观众,很多人听到最后忍不住抱头痛哭,之后,这首经典歌曲,被24次选作春晚的压轴节目,从2001年起,就未曾间断。
多少年后,很多观众抱怨,这首歌已经听腻了,可不可以换一个形式。对此,央视的春晚剧组表现出罕见的强硬:“只有当《难忘今宵》的旋律响起,才意味着春晚真正地结束了,它在春晚具有不可替代性。”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春晚的节目越来越丰富,技术手段越来越先进,舞台越来越炫丽,但观众的吐槽声也越来越大。观众的吐槽与春晚相伴,逐渐也成为春晚的一部分。
多媒体时代的到来,娱乐形式日渐多样化,春晚已不再是观众除夕夜的唯一选择,抢红包等新的年俗也在分散着观众的注意力。而且各大卫视春晚、网络春晚遍地开花,人们的欣赏水平不断提高,对春晚也越来越挑剔。特别是在价值多元的今天,大家更关心节目内容与自身关切是否有连接点,众口难调。
如今,人们的主体意识增强,发声的渠道也越来越多,观众不再只满足于被动地接收这些节目,对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不吐不快。不仅魔术节目结束后,各种“揭秘”铺天盖地,已经成为一种现象,而且找槽点成为大家观看春晚的另一种乐趣。边看春晚边刷朋友圈、微博吐槽,变成人们观看春晚的“新时尚”,也逐渐成为寻求共鸣和共同话题的一种方式。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春晚依然深受大家关注,并且承载着较高的期待。
30多年来,从全民观看到选择多样,从翘首以盼到参与讨论,人们与春晚的关系发生了变化。但不管节目内容形式、演员阵容如何变换,依旧有大批观众除夕夜守在电视旁,认真观看亦或当成背景音,这是一种年味儿,也是一种不可或缺的仪式。
她曾经塑造过许多令人印象深刻的角色,留下过许多搞笑金句,带来过很多专属于除夕夜的欢乐。
今年,她将再度登上央视春晚舞台,但不是表演小品,而是与张国立等老戏骨共同献上一首歌曲。
专访中,宋丹丹表示,这将是她最后一次参加春晚,所以今年“就是跟春晚的观众告个别吧”。
“小品太难弄了,让观众笑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情,比让观众哭有压力。”宋丹丹说,每次登台前,心里都没底。
“是直播呀,吃螺蛳怎么办,忘词怎么办,漏了道具怎么办。直到听到第一个包袱响了,观众笑了,才会心里稍许有一点安慰。”
“这次来很仓促,离春晚已经很近了才进组。我觉得对我来说,就是跟春晚的观众告个别吧。我在单位里也到了退休的年龄了。以后我会把我95%的时间留给我的家人,我的孩子、先生、老人,我希望能够更多的跟他们在一起享受生活。我也到了应该观风景而不是弄潮的年纪了。”(钱江晚报)
尽管现在“春晚没意思”“不看春晚”的论调层出不穷,但春晚的关注度线日,百度发布的《好运中国年:百度App鼠年春节大数据报告》显示,2018年至2020年,“春晚”搜索热度不降反升,今年春晚的搜索热度预计同比升高23%。春晚仍是中国人在春节期间最为关注的超级IP,山东人是春晚的最忠实粉丝。
一边“吐槽”去年春晚节目,一边搜索今年的节目单,是90后的常规操作。报告指出,在关注“春晚”相关线%。作为长期吐槽春晚的主要人群,年轻人在关于“要不要看春晚”这个问题上,是“嘴上说不看,身体还是很诚实”。
此外,北方人对2020年的春晚更为期待。报告中,2020年关注“央视春晚”人数最多的地区分别为山东、北京、河北,均为北方城市,气候更加寒冷的北方,待在家看春晚成为主要选择。
事实上,互联网的兴起给人们提供了更多选择,让信息获取更加便捷,通过搜索直接观看春晚节目单、春节相关的短视频、热门资讯、话题等,成为人们观看春晚的新姿势。例如,自2020年1月1日以来,“春晚节目单2020”的搜索指数一路攀升,提前搜索节目单,明确自己想看的明星、节目,安排观看春晚的时间,成为许多人看春晚的重要准备活动。而春晚过程中出现的亮点,也是人们搜索的热门对象。如2019年刘谦在春晚上表演魔术后,人们迅速前往百度搜索刘谦魔术,观看相关视频与谜底。
大年三十的春晚,为无数人带去欢声笑语和难忘回忆。由此可以看出,虽然从大电视到小屏幕,春晚或许内容、形式都在发生着改变,但团圆看春晚仍是人们生活最重要的仪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