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15作者:admin浏览: 次
恒达注册南北朝时期刘宋王朝和北府第一名将当属檀道济,提及檀道济必说三十六计,以及那一句:““乃复坏汝万里之长城!”这是北府第一名将檀道济死前最后的哀鸣。檀道济很能打。但出道很晚,刘裕起事发家的时候并没有檀道济,那时候刘宋名将是王镇恶,王中德,刘道贵,沈田子沈林子等人。还轮不到檀道济出名。檀道济真正出彩是在刘裕死后,宋文刘义隆帝在位的时候。
檀道济,刘宋名将,开国元勋,北府军出身。檀道济自幼父母双亡,后来跟随大兄投靠刘裕,最初并不显眼,跟随刘裕南征北战,从起兵讨伐桓玄开始,到剿灭天师道,斩杀司马休之,而后进军长安,灭后秦,以功累迁太尉主簿、以咨议参军身份为刘北伐前锋,连克许昌、洛阳、潼关,得以升迁迁虏将军、琅邪内史。刘裕篡位之后封永修县公。出为南兖州刺史。
刘裕在位两年驾崩,檀道济成为托孤大臣里面最后一位(徐羡之,傅亮,谢晦),但也是唯一一位掌控实际兵权的武将。但谁也没有想到,这四位辅政大臣真对得起刘裕,短短两之后就杀了宋少帝刘义符,也杀了刘义真,四位一商议改立刘义隆为帝,也就是宋文帝。檀道济加封为征北将军。而后迁征南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江州刺史,进位司空。公元436年,刘义隆杀檀道济。
檀道济为何被杀,不是因为他功高盖主,而是他参与诛杀少帝刘义符。刘裕设立四位辅政大臣都死于宋文刘义隆之手,很显然,在宋文帝刘义隆看来,你们四人今天能废宋少帝,他日就能废我,做为托孤重臣最后却废立皇帝。这事无论在哪位皇帝看来都是无法接受的,自己皇帝之位还牢不牢靠。如果说其他三人还有情可原的话,檀道济是绝对不能饶恕的。除了他是京口集团和北府军的领军人物之外,还有一点非常重要的原因,他是少帝刘义符的嫡系“豫章公世子为征虏将军镇京口,道济为司马、临淮太守。又为世子西中郎司马、梁国内史。复为世子征虏将军司马,加冠军将军。”这样的人居然不忠于少帝,以他在废立事件中的行为也就注定了他活不过文帝一朝,这样的人在关键时刻是绝对靠不住的。尤其是一个武将。
一句话,檀道济被杀完全就是咎由自取。虽然事后宋文帝刘义隆后悔,并有那一番感慨,但如果再来一回,宋文刘义隆还得照杀不误,换成你也是一样。檀道济托孤重臣连杀两个皇子(包括一个皇帝),谁知道你会不会杀第三个,在宋文帝刘义隆眼里,檀道济和吕布区别不大,但最初刘义隆只能隐忍,先是拉拢檀道济,让檀道济以废弑君主之名诛杀了徐羡之,傅亮和谢晦。这由此也看出了檀道济政治上的幼稚,没有看出这是刘义隆借刀杀人。晚年的刘义隆虽然也知道檀道济忠心不二但怕自己死后檀道济无人可制,只有处死了檀道济。
檀道济作为顾命大臣,直接把皇帝杀了。然后又背弃同盟,把自己的盟友杀了。进退失据,自以为是北府最后的名将,国家不敢动他,自诩万里长城,终究还是难逃一死。檀道济的死标志北府兵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等到后来刘义隆杀了檀道济之后,武帝拓跋焘亲率十万大军南征,刘义隆站在建康城头面对北魏纵马横行,不禁哀叹,如果檀道济还在,北魏焉能如此。这有什么用,檀道济早就死了。由此也可见檀道济的军事能力。